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赵晴谈打造长三角强势媒体

  记者:作为一张城市,杭州日报提出“权威亲民”的特色定位,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能介绍一下当初确定这一定位的想法和随后在落实这一定位方面所做的各项努力吗?

  赵晴:很明显,党报若不能做到权威亲民兼容,那么其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就会打折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的有效性就会减弱,最终也会影响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我们在打造权威亲民、“正确且好看”的新型城市党报的过程中,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是抓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先声夺人,主导舆论。重大主题报道既是党报的任务,更是党报的优势。时政类的信息资源,是党报较之其他都市类、专业类报纸最具优势的资源。而时政类新闻恰恰是社会主流人群重点关注的新闻。所以,要实现主流媒体引导主流舆论,主流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格局,党报必须花大力气抓好重大主题报道,取得引导舆论的主动权。抓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关键是一快二强,所谓快,就是要先声夺人,先人一拍;所谓强,就是要精心策划,做出强势。近几年,我们“杭报”一些出彩的主题报道策划,如“破七难”、西湖综合保护、运河整治、“56朵金花聚西博”等均体现出这样的特色。

  二是关注民生热点,释疑解惑,亲民为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正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党报的新闻宣传,要注意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去报道党和政府的工作,注意发掘党和政府工作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那些新闻点、新闻眼;要释疑解惑,不回避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注意报道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所做出的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总之,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亲民为民,应该成为我们党报宣传极为重要的理念和姿态。

  三是互动、活动、联动,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互联网崛起的经验提示并启发我们:党报应努力做好互动、活动、联动文章,大力推进与读者互动,与党政部门互动,与网络互动,变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为双向、多向传播;不断策划、推出各类读者可参与的活动,把报纸打造成公众参与平台,给读者、“草根”以表达观点、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开放的胸怀、心态主动与广播、电视、网络、、兄弟报社等各类媒体联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强报道吸引力。

  四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媒体影响力、竞争力。现在媒体的竞争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竞争了,已经到了品牌竞争的时代。近些年,杭州日报根据“权威亲民”的特色定位,全力推进品牌栏目、品牌记者、品牌报纸建设,每年排出名栏目培育计划,制定品牌建设扶持奖励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倾听·人生》、“吴山时评”分别获得2005、2006年度浙江省十佳名专栏;涌现了陈庆港、莫小米、楼时伟等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名记者。发行、广告业绩连年攀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我认为,主流媒体必须是影响力足够大,宣传的渗透力、有效性足够强的媒体。

  记者:在当下的业大环境中,要做到综合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是难能可贵的。以杭州日报为龙头的杭报集团媒体,在“立足杭州,跳出杭州”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能否谈谈在打造长三角强势媒体方面的体会?

  赵晴:要打造长三角强势媒体,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及时梳理了打造长三角强势媒体的大的思路,其中就包括我们统一了这样一种基本思想:立足杭州与跳出杭州,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杭报集团作为一家诞生在杭州、成长在杭州、根基在杭州的报业集团,离开了杭州这块土壤,只会是舍本求末,只会失去生存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所以,“立足杭州”是杭报集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弃的一个基本前提。

  事实上,我们杭报集团在新世纪初就着手研究“跳出杭州”这个课题了。2000年6月,当时的杭州日报社委会就作出决策:都市快报跳出杭州、走向全省。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宁波、绍兴、台州、金华、湖州等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建立了5个办事处(后改为发行分公司),跨出了开拓全省市场的历史性一步;这一年的10月,我们创办了杭州网,杭州市从此有了第一家政府新闻网站,直到现在为止,杭州网还是杭州市唯一的一家政府新闻网站,抢占了互联网媒体前沿阵地,使杭报集团的新闻覆盖,具有了面向国际的意义。

  今天在长三角经济日益一体化、环杭州湾产业带迅速形成的大背景下,对杭报集团跳出杭州、实现跨区域发展又提出了崭新的、现实的、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作为长三角南翼的重要中心城市,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龙头城市,杭州经济接轨上海、辐射杭州湾地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杭报集团如果不重视对外拓展,继续固守本土,那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更不用说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了。

  那么,如何走出去呢?我们觉得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首先是集团内部的媒体必须理顺关系,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定位,也就是排兵布阵。把阵式排好,明晰定位,细分市场,科学分工,合理布局,是媒体“集团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或者说是要义所在。集团化不是凑数,不是简单地把几个媒体合拢、叠加就是集团了。集团化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杭报集团2001年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理顺内部关系,对集团内部的报刊媒体进行科学的定位、分工、布局。这件事做了好多年,可以说到现在才基本完成,但还没有彻底完成,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所谓基本完成,就是我们基本形成了由4类媒体组成的结构。第一类是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3大报。现在已经明晰了3报各自的定位和目标市场:原来晚报类的“下午版”顺应市场要求改造成每日商报后,避免了与都市快报的定位重复,3大报实现了错位发展,避免了集团内部的“打架”。

  第二类是期刊、周报。我们把两轮报刊整顿后加盟的子报子刊重新整合定位,充分考虑了杭州城市的特点。如《风景名胜》与《休闲》都跟旅游、休闲有关联,定位很容易重复,怎么错开?我们从区域、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在区域上,《风景名胜》彻底全国化,《休闲》主打长三角、省内;在内容上,《风景名胜》以风光名胜为主,自然加人文,传播知识,探索发现;《休闲》以反映人的生活方式、提供生活服务为主。在风格特色上,《风景名胜》以精致大气为特色,《休闲》以时尚、新潮为风格。都市周报是从公安报、《e时代周报》、《都市消费》发展而来的,目前还没有彻底定型,但方向已很明确,走的是专业类的路子,服务城市“小资”阶层,目前正在转型过程中,趋势不错。

  第三类是基本上定位为区域报的萧山日报、富阳日报和城乡导报。这一类服务特定区域,继承县市党报的传统、风格、优势,又跳出来,借鉴、引入都市报的经验、风格。

  还有一类是网络媒体,是新型媒体。杭州网的定位是综合性的新闻网站。都快网是都市快报的网上平台,为网民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吃、穿、住、行、购、玩),网络社区“19楼”是都快网的核心,其BBS大卖场(跳蚤论坛)在杭州同城交易网上社区中居于领先位置。现在,杭报集团除了萧山日报、富阳日报不要求走出杭州之外,其他都有走出杭州的要求,即杭州日报是辐射杭州湾,都市快报是全省覆盖,打造“浙江第一媒体”,每日商报指向省内重点城市,都市周报立足杭州、面向浙江,向“浙江第一周报”方向努力,《风景名胜》面向全国,《休闲》面向长三角、省内,杭州网是本土特色、国际视野,城乡导报可以在与杭州西北部接壤的县市辐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跨区域、跨行业开拓发展的举措。首先是新闻拓展,不能局限于本地,视野要全国化、全球化。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有了特派或常驻记者,在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活动、赛事中,常常有杭报集团记者的身影和声音,我们的特派和驻外记者,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回大量的独家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这些年跨地域的新闻策划更是每年不断,引起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活动包括:2002年的“天下西湖聚西博”、2003年的“56朵金花聚西博”和“沿着小平的足迹”、2004年的“西博大使在行动”、2005年联合全省11家地市党报搞了“‘接力长征’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2006年的“休博圣火长三角巡游”、2007年的“中华名湖西湖秀”和“发现杭州湾”等。这些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的还作为新闻创新案例参加全国的新闻评奖活动。除了新闻拓展,我们还在积极发展新媒体,继续发展数字报、手机报,创办“都快传媒”、“18创富”、“人居杭州”等网站。在广告发行拓展方面,我们已经开始积极地介入北京、上海等省外广告市场竞争,到欠发达地区承揽广告,与三门峡日报进行广告合作。我们还要在实业投资方面有所拓展,我们已经考虑在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开展实业投资。

  人物简介

  赵晴,男,汉族,籍贯浙江东阳,中共党员。

  1956年1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

  1975年富阳县金桥乡插队知青;

  1977年底到富阳县广播站工作,历任编辑组长、副站长;

  1983—1985年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大专学历;

  1986年调富阳市委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

  1992年起任富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1995年—1997年到省委党校进修经济学课程,获本科学历;

  1997年起任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9年底调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任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

  2002年起,兼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